那天我正在家中给八个月的儿子换尿布,突然手机接到了一条让我居家隔离的短信。
多少有点不知所措。
我是个除了买菜做饭带孩子,几乎整天待在家不出门的家庭主妇,怎么好好的就成了次密接?但还是给社区打了一通电话,那边让我等通知。
忐忑不安地等了几个小时,也没等来什么通知。本以为没什么事情了,但下午正带着孩子午睡的我,却突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开门一看,好几个大白拎着各种各样的武器,正站在我家门外。
“汤然,汤女士是吗?”其中一名大白开了口。
我捏了捏衣襟。
有点紧张,但还是点了点头。
于是,我和两个孩子就那么被带走了。
上车的时候我还在庆幸,前段时间实在精力不济,不得不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婆婆先送到疗养院,否则还真是难以处理眼前的情况。
但我心头始终有个疑惑。
“我...我怎会又变成密接呢?”
大白迟疑了一会,还是解释道:“您爱人杨凌先生在核酸筛查过程中结果呈阳性,不久前已经被拉去隔离点进行治疗。”
听到大白这句话,我的心突然咯噔一下。
确诊了!怎么会!
急的要命的我立即掏出手机给老公打电话,却一直没有打通。
过了十几分钟,老公才给我回了一条短信:在吊水,轻型,不用担心。
可我怎么能不担心?那毕竟是新冠肺炎啊!
带着一颗胶着的心,我带着还没有断母乳的小儿子住进了隔离房间,大女儿汤圆在大白的陪同下,被送到了另外的房间。
儿子吃饱喝足陷入睡眠,我才有时间去思考那些之前被忽略的问题。
我们这个市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确诊病例,老公怎么会莫名其妙核酸阳性被拉去治疗?他和谁接触过,又是怎么被传染的?
可即便是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天下午,手机就给我推送了一条消息:新增的确诊病例又增加了三个,其中一例在距离我们小区三十公里开外的一所学校,是一名女教师。
在那敏感的时期,每一例确诊患者的出现都像往平静无波的湖面上扔入了一颗炸弹。政府部门虽然紧锣密鼓展开流调工作,可结果尚且还没出来,网上却兴起了一股腥风血雨。
新确诊的病例姓童,是一名中学教师,才26岁。
于是,离了个大普的网友们便开始猜测说,这病毒难道还能自己长了腿跑到三十公里开外的地方感染别人?在发散思维后,更是猜测她和首批确诊中的某一位存在不可告人的关系。
而一个年轻女教师,和别人的什么关系必须要保守秘密?那必须得是婚外情。
于是,“神通广大”的网友们直接根据年龄层次分析,在现有确诊人群中排除了老人儿童以及妇女,我老公杨广凌,30出头,还算帅气的青壮年男性身份一下子便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一夜之间,我便“被出轨”了。
一大早,我就接到了老公打来的电话。
电话接通,我尚且还没开口,对面的他就快速说了起来。
“喂,老婆,你相信我,我和那个女教师绝对不是网上说的那种关系,我向你发誓,如果我对你撒谎了,那就让我出门被车....”
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却下意识制止老公继续说下去。
“呸呸,赶紧住嘴!”
我又上网查了一下,这才知道老公说的是什么事情。
网友那荒谬的猜测,我自然是半点不相信的,一时之间倒是被老公弄的哭笑不得。
“我说什么了吗?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政府更具体的流调信息,那东西一出来,不就真相大白了。”
老公在手机对面连连嗯声。
“老婆你相信我就好。”
我当然相信他,毕竟这是我当初爱到了心眼里的人。
挂断电话,我又上网,看到那些网友言之凿凿的样子,心中火冒三丈。
所幸,下午的时候,政府的流调结果出来。
我几乎是迫不及待点开了新闻,看完后,心总算是放回了肚子里。网上那些人说得我心里都快要产生阴影了。
流调显示杨某某:
......
“3月20日中午12点在xx路蒸小皖吃饭,下午两点在市区游乐园。”
......
童某:
......
“3月20日中午12点在xx路蒸小皖吃饭,下午两点在市区博物馆。”
......
看着确诊患者“杨某某”和“童某”的流调记录,我确信老公和这个童姓女教师没关系,这不只有中午一起在蒸小皖吃了饭,被感染上也是有可能的。
但转念又想,3月20号是周日,因为本来约定好那天全家一起出去吃大餐,他却放了我们鸽子,所以我印象深刻。
有疑惑就问。我掏出手机给老公打了一通电话。
“我刚才看了你的流调结果,你20号那天不是和我说加班吗,怎么去了游乐园?”
他顿了顿,像是在忙什么事情,过了一会才道:
“哦哦,那个啊,那是因为...因为那天老总带着孩子去了公司,但孩子无聊,突然又闹脾气,当时又没有女员工,老总知道我有一个8岁的女儿,就是咱家汤圆,就临时托付我照顾孩子,我这不就....就带孩子去了游乐园....”
倒也说得通。
我接受了这个说法,又叮嘱他好好配合治疗,才挂断了电话。
这一起风波看似凶险地渡了过去,可后来老公的表现告诉我,事情压根就没有结束。
《意外发现的女人》中的每次故事反转都让我意想不到,惊叹作者史说笑谈的思维方式,竟然可以这样!简直让人惊叫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