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登山队本计划在9月25日登上纳伦峰海拔3700米处驻营,卫星照片显示,该处有一块北高南低的空地,理论上说很安全。但谁都未料到,中午十二点,纳伦峰突然开始降雪。
指甲盖大小的雪花在旋风的引导下,形成一个个柱体形状的“雪花弹”,雪花弹从半空中砸下,西坡的能见度不足十米,登山队决定原地驻营。登山队队长姜涛几乎发狂,根据吉尔吉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内政及气象部门统计,纳伦峰所属的卡塞吉山脉,九月的降雪量为0.9厘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中午这场雪,一直下到傍晚时分才停,积雪已达到十二厘米深,
这种意外也属常态,两国的气象资料可能出错。
但对登山队来说,这是场致命的大雪。初秋雪后的温度可能会快速回升,积雪会快速融化分解,然后形成雪崩。登山队攀登的卡塞吉山脉,被称为“冷战禁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一直是前苏联的军管区域,苏联解体后,卡塞吉山脉渐为人所知,整条山脉成东北至西南方走势,属于天山山脉的余系,山脉的东侧位于吉尔吉斯坦,西侧一小部分属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一直不愿开放卡塞吉山脉供人攀登,所有登山队只有从哈萨克斯坦一侧登山。
卡塞吉山脉最高峰名为卡塞吉峰,高约为5735米,雪线在三千五千米以上,但真正让登山者魂牵梦依的,是卡塞吉山脉的中段的纳伦峰。纳伦峰只有4895米,放眼全球,这属入门级山峰,但位于吉尔吉斯境内的纳伦峰,却以其神秘和冷战因素而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登山者,而且,未有人声称成功登上过此山。
今天,吉尔吉斯坦也未开放卡塞吉山脉的登山活动,但你可以上网找到本地导游,姜涛队伍里的瓦尔科就是吉尔吉斯坦海关办事员,以日薪一百美元的报酬加入了姜涛的登山队,算上瓦尔科,这支登山队一共有六个人。
队长姜涛,男,37岁,资深登山师,曾创下过两人一队登上乔戈里峰的壮举,他是这次纳伦峰登山活动的发起者;帕洛夫,男,41岁,哈萨克斯坦国家登山队副队长,也是这次登山队的副队长,活动发起者之一;斯尔琴娜,女,32岁,俄罗斯人,美国国家地理专业摄影师,本次活动的摄影师;叶青,女,31岁,资深登山运动员;潘晶,女,28岁,资深登山爱好者;瓦尔科,男,44岁,吉尔吉尔斯坦海关科员,业余登山爱好者。
这支六人队伍因大雪,于2015年9月25日十九点三十分被困在纳伦峰的西坡海拔2700米处七十度的斜坡上。姜涛和帕洛夫认为,这场大雪打破了登山队的原订计划,增加了登山难度,实际登山时间可能比计划延长两至三天,若降雪超过9个小时,他们必须撤退,不论是补给还是衣服,他们准备的都不足。
雪在十六点以后开始变小,风力亦转小。登山队搭起帐篷,开始进食,气氛压抑而沉默,潘晶出神的看着帐篷中央的无烟取暖炉,突然间对帕洛夫问道,“纳伦峰的神秘之处在哪里?”
帕洛夫正在发呆,没有回答她。姜涛没好气的答道,“我以为你来前都做好了功课。纳伦峰最神奇的地方,是峰顶上有五根石柱,被称魔鬼之手……”
“你见过吗?”潘晶问道。
“当然没有。”姜涛答道,“纳伦峰一直是军事禁区,现在的登山队要登山,要分别向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内政部分别提出申请,哈萨克一般会批复,但吉尔吉斯会拒绝。我们是野登,”他用了个带有中国特色的“野登”,“因为我们有瓦尔科这个导游,说不定我们能成为第一支登顶的登山队。”
帕洛夫心思重重的摇了摇头,“我们不会是第一支,据我所知,今年至少有十余支登山队来过纳伦峰,但没有一支成功登顶。一定有人登上过这里!”
叶青轻哼一声,她的愿望很简单,就是看一下纳伦峰峰顶的五根手指,关于纳伦峰的最早记载可能是山海经的一篇补记,这补记里说西王母瑶池西侧两千里,有一座手掌型的山峰,那本是天神的一只手掌落下而成的山峰。在随后很多怪力乱神的描述中,还描述了那掌型山峰里带着隐隐的红色血线,如同人的血脉。还有两种完全对立的传说,一种传说说纳伦峰上住着仙人,另一种说法是说纳伦峰其实是地狱的入口,住着从地狱来的怪物。从前苏联时代一直到今天,这座山峰处于封锁状态,关于他的一切,只能从前苏联解体后的原克格勃密档里找出。
纳伦峰一直是军事禁区,曾属俄内政部直管,后来划给了俄黑海舰队管理,大约在1967年后,此地基本上被放弃,但依然处于军事封锁状态。该禁区位于中亚深处,其实没有多少战略价值,这里不可能是核武基地,维基解密曾称纳伦峰可能是一处前苏联特种兵训练营,因为这里的海拔属于普通人能够承受的极限,而多变的天气又能最大程度的锻练士兵的耐力。
纳伦峰的种种神秘之处,对于登山者来说具有天大的诱惑;关于纳伦峰山顶手指般的石柱,克格勃密档里未曾提过,但美国航空航天署(NASA)的近地卫星曾拍摄到那些石柱。叶青甚至还看过那些如人手指般的石柱,只不过拍的不够清晰,石柱在光的反射下呈青铜色。
叶青看了一眼瓦尔科,这位向导正入神的喝着咖啡,与他人没有交流。帕洛夫和姜涛拿出地图,讨论着明天的路线,明天能否攀登的条件只有两个,雪何时停,积雪有多厚。
帐篷外突然传来了“乒”的一声,这是枪响,枪响的回声在山谷里回荡数秒钟后方停。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姜涛打了一个激咧,这里不应有枪声,他来之前专门查了纳伦峰的所有资料,距山峰最近的驻军地约在一百余公里外,准确的说,纳伦峰上除了登山者,不应该有其他人。
“石头滑落的声音?”潘晶犹豫的说道,她的话音刚落,又听到乒乒数声闷响,这下所有人均脸色大变,这是枪声,而且是步枪的声音。
“都别动。”瓦尔科站了起来,他平静的看了一下所有人,“有我在。”他的话音刚落,一股冷风突然窜入帐篷,帐篷拉链已被一根黑色的枪管挑起,一个戴着棉帽的男人已钻入了帐篷。
那男人进入帐篷后立刻摘下了帽子,露出了满头的白发,他看起来至少有七十余岁。
“马上下山。”那持枪老人用英语厉声道,“明早就走!”
姜涛和帕洛夫还没有说话,瓦尔科突然道,“普达!”
那持枪老者微微一愣,看清楚瓦尔科后又向前走了一步,一把抱住了瓦尔科,他接着连续说了数句话,吐字极快,姜涛听不清楚,但可以确定不是英文,他转头看了一眼帕洛夫,帕洛夫摇了摇头,“不是俄语,是吉尔吉斯语。”
那被称为普达的老人,松开了瓦尔科的手臂,双方最初的动作象是老友重逢,但说着说着,普达的脸变得凝重起来,不住的摇头,不断用食指做着手势,而瓦尔科态度坚定,声调渐高。两人说着说着,声音如同吵架一般。
姜涛心里泛着嘀咕,最多给钱让我们继续登,我的心理价位是五百美元,他看了一眼普达的枪,算了,最高一千美元。只见那普达突然瞪着大叫一声,瓦尔科也在瞪着他。
那普达突然沮丧的摇了摇头,重重的抱住了瓦尔科,还没有等所有人反应过来,他已经钻出了帐篷,瓦尔科怔怔的看着那老人离去,帐篷外传来了普达的叫声,接着又传来数声枪响。接着,一切恢复了平静。
那普达不是一个人,而枪声,是普达与他伙伴的联络信号。
姜涛和叶青互看了一眼,他们俩人都舒了口气,没花钱,没受威胁,持枪老人就这样离开了。
帕洛夫突然问瓦尔科,“你认识他?”
“一个老兵。”瓦尔科已坐下,“我们早点睡吧,明早还要登山。”说完他钻进了睡袋,他不愿多说,数分钟后,他已睡着。
登山队员互视了一眼,除了值班人,其余均钻入了睡袋。
我已经准备等到作者钱琨更新完这本小说之后再看了,要一次看够才过瘾啊。刚开始看《迪亚特洛夫事件》就很喜欢了,后来看到评论不错,我就更加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