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大唐奔小康》 小说介绍
作者南山堂所写的小说《带着大唐奔小康》主角李宽李世民太精彩了,完全超乎了读者的想象,一个全新形象的人物出现,及具有个性和特点,第7章便宜又好用内容介绍:房玄龄有点困惑的看着李宽。“不管是煤炭还是木炭,其实燃烧的物质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由于木炭......
《带着大唐奔小康》 第7章 便宜又好用 在线试读
房玄龄有点困惑的看着李宽。
“不管是煤炭还是木炭,其实燃烧的物质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由于木炭相对疏松,燃烧的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引起碳毒的毒气,或者说出现的这种毒气很少,不容易对人造成伤害。”
“但是煤炭不一样,没有经过处理的煤炭,直接燃烧的时候很不充分,会释放大量的毒气,而冬天为了保暖,往往又是门窗紧闭,这样燃烧煤炭就很容易出现中碳毒的事情。”
李世民觉得今天的李宽有点和往常不大一样。
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些沉稳,居然有点年轻时候的自己的样子。
“我来演示一下。”
李宽说完,便用火折子点燃了引火的木屑,很快蜂窝煤炉子就暖和了起来。
“陛下,第一次用蜂窝煤炉子,需要一点点木炭或者其他易燃的东西帮助点燃蜂窝煤。之后就只需要在蜂窝煤燃烧完之后,逐个更换就行。”
“按照你这么说,蜂窝煤岂不是一直在燃烧,太浪费了吧?”
李世民算得上是一个节俭的皇帝,至少早年的李世民是这样的。
所以听了李宽的话,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浪费。
“陛下圣明,您这是问到点子上了。”
李宽双手放在开始变得火红的蜂窝煤上面,不急不慢的回答着李世民的问话。
顺便轻轻的拍了一个马屁。
“一般的炉子,如果不熄火一直燃烧的话,肯定是很浪费材料的。但是陛下注意到没有,我这个蜂窝煤炉子和一般的炉子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哪里不一样了?除了形状稍微奇怪了一点,也没有看出来和碳炉有多大的区别啊。”
李世民围绕着蜂窝煤炉子转了一圈,有点困惑的看着李宽。
“是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您看到这个小铁片没有?”
“小铁片?你说的莫非就是这个东西,它有什么用?”
李世民看到整个炉子也就是其中一个侧下面有一个圆圆的铁皮。
“没错,妙就妙在这里。”
李宽露出了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微笑,“这个小铁皮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打开,让蜂窝煤充分燃烧;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就盖上,让蜂窝煤尽可能的不燃烧,这样就能够让蜂窝煤变得更加耐烧。”
李宽这么一说,李世民也很快就理解了。
“这么说来,这个蜂窝煤和蜂窝煤炉子还真是好东西呢,很是适合各家各户使用。对了,这个蜂窝煤价格贵不贵?”
“陛下,这蜂窝煤的成本很低,普通一个匠人一天可以加工出两千个,算上前面煤矿挖掘、粉碎的人员,平均一个人也能有五百个以上的产量,所以微臣认为一文钱五个蜂窝煤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
李宽喜欢钱,但也不是那种为了钱可以趁火打劫的人。
长安城乃至关中道,这段时间非常需要取暖物质。
如果有了廉价蜂窝煤,至少可以解决大半的问题。
“一文钱五个?楚王殿下,这一家五口的普通人家,像是这样的天气大概需要几个蜂窝煤呢?”
房玄龄有点紧张的看着李宽,生怕听到一个很高的数字。
蜂窝煤要能走进千家万户,一定需要具备便宜好用的属性,否则再好也没用。
李宽:“像是这种天气,如果一天都窝在家里的话,取暖比较耗煤,大概需要六七个蜂窝煤;如果省着点用,三四个也行。”
李世民:“只是单纯的取暖还是包含了一日两餐的做饭?”
一日两餐,你没看错。
在大唐乃至大部分的封建王朝,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日两餐的。
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没有午餐的说法的。
顶多就是农忙的时候,早晚两顿稍微吃的稠一点而已。
“自然是不含的。事实上,使用这个蜂窝煤炉子,很多时候都是取暖与加热两不误。上面放上一个铁锅,里面装满水,既不耽误取暖也可以烧水。同样的,如果用炖煮一个什么吃食,也甚是方便。”
看李世民和房玄龄的样子,似乎有大规模推广蜂窝煤的意思。
李宽自然是要认真的介绍一下蜂窝煤的优点。
自己王府卖掉的各种东西,还指望着城外的矿山变成金山银山,好把东西重新买回来呢。
“如果天气不冷,普通人家一天需要几个蜂窝煤?”
房玄龄不愧是千古一相,思想就是比较长远。
“房相,如果普通人家单纯的做饭的话,一天三个蜂窝煤就足够了,比较节约的可能两块都够了。”
房玄龄在心里默默的算了一笔账。
一天两三块的话,也就半文钱的花费,一个月也就是十几文钱。
十分便宜了。
“陛下,外人对楚王殿下多有误解,哪怕是微臣以前也没有理解楚王的才智。城外的煤矿在前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开采了,但是一直到现在,楚王殿下才真正的发挥了它的作用,这是实实在在的变废为宝,利国利民啊。”
李宽解决了房玄龄最近一直发愁的事情,他自然不是不吝几句赞美之词。
“这个宽儿,总算是干了一件正事。不过无忌这次算是看走眼了,整个长安城的勋贵都看走眼了。”
李世民脸上是没有什么笑容,不过心里却是一阵满意。
“三万贯把煤矿卖了,长孙家以为卖了个好价钱,过几天要是再有人想要买那些煤矿,微臣估摸着三十万贯楚王殿下也未必肯卖呢。”
房玄龄微笑着看了一眼李宽。
“玄龄,你就别在夸奖他了,要不然指不定他又再干出什么不靠谱的事情。当务之急是立马提高蜂窝煤的产量,让长安城的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上蜂窝煤!”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李宽就仿佛看到了无数的铜钱在往楚王府而来,数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