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珩》 小说介绍
小说《景珩》拥有很多的粉丝基础,剧情看似简单,实际上作者柚子计划埋藏了很多细节性的内容等着我们去发现,前后期对比会有很多惊喜,小说乐意至极内容:我要的,从来就是登上那把龙椅。从御书房出来后,刚走没两步,我被孟康安带人拦住了去路。「孟景珩,你......
《景珩》 乐意至极 在线试读
我要的,从来就是登上那把龙椅。
从御书房出来后,刚走没两步,我被孟康安带人拦住了去路。
「孟景珩,你不好好种你的地,谁让你回来的!」
我挑眉:「皇上让的,还封我当侯爷了呢,你有意见?」
「你!」
孟康安被气得哆嗦,指着我的鼻子半天说不出来话。
他旁边的狗腿子小厮连忙上前,附在他耳边说了什么。
孟康安眼珠子一转,朝我露出个诡异的笑,倏然高声厉喝:
「大胆李景,见了孤这个太子为何不跪!难道你存心犯上!」
「来人,给孤押他跪下,掌嘴二十,好好教教他尊卑规矩!」
我看傻子似的看着他。
他身边那个新来的狗腿子小厮不认得我,这宫里的大半人却是认识的。
一时间所有人都犹犹豫豫不敢上前,孟康安这个太子的话就这么掉在了地上。
孟康安恼羞成怒,抬手就要亲自打我。
还没等我伸手去挡,就听见一道清脆的声音:
「住手!」
8
女孩带着一众仆从赶来,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却坚定地拦在了我的身前。
孟康安撇了撇嘴,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我当是谁,原来是新封的君华公主。你不去安心备嫁,来我这掺和什么?」
君华不卑不亢地看着他:「太子殿下,李景不仅是你的兄长,更是圣上亲封的定远侯,若打了他,你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孟康安仍在嘴硬:「关你什么事!孤是太子,惹孤不高兴,孤连你也一起打!」
听见这话,我轻嗤一声。
「蠢货。」
果然,君华丝毫不怕,甚至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发簪递到了他手上。
「你打啊,有本事直接杀了我,你敢吗?」
他哪里敢。
孟康安如同接到烫手山芋一般飞速将发簪扔到地上。
脸涨得通红:「好男不跟女斗!你下月就要去和亲了,孤让着你!」
君华闻言不说话了,瞬间红了眼眶。
我忍不下去,直接扇了孟康安一耳光。
「孟康安,胆小怕事靠女人换和平,还恬不知耻地以此戳人痛处,谁教你的?」
孟康安被打蒙了,捂着脸:「你敢打我?」
「给君华道歉。」我冷冷道。
孟康安梗着脖子,还要虚张声势地喊人。
我扬手,他脖子一缩,下意识打了个激灵。
君华没忍住笑出了声。
孟康安自觉丢人,灰溜溜跑了。
9
孟康安走后,君华向我道谢。
神情犹豫,看着我欲言又止。
我让她放心大胆说。
君华屈辱道:「景珩哥哥,我下个月就要去和亲了,听说蛮夷的君主年龄都可以做我的祖父,我不想嫁,你能不能帮帮我?」
「母亲说蛮夷使团不久后还要来京城拜访,来......来提前相看我!」
小姑娘说着,眼泪聚集在眼眶,却还是坚强地不肯让它们落下。
我长叹了口气。
真是造孽。
前世是没有这些破烂事的。
君华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姑姑,是万里挑一的女中豪杰,当年领兵打胜仗无数的荣阳长公主。
父皇刚在我面前流露出想送君华和亲的意愿后,我就派人通知了姑姑。
姑姑毅然带君华远走,去军营重新当起了女将军。
直到我死前,听说还打了几场难得的胜仗。
不知今生怎么就认了命,让君华被封了和亲公主。
10
去长公主府拜访时,姑姑正在磨着一柄长枪。
见到我,姑姑双眼凌厉地一瞪,冰冷的枪尖直指我的咽喉。
「孟景珩,我已经同意让君华和亲了,你还来干什么!」
君华慌忙解释我是来帮忙的。
姑姑半信半疑地放下枪,我向她询问让君华和亲的原因。
姑姑瞬间怒火中烧:「还不是因为孟康安!」
原来在朝廷送第一个和亲公主时,姑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带君华走。
只是还没来得及出发,孟康安就在御书房进言:
「父皇若是舍不得女儿,那何尝不派君华妹妹去?既有皇家血脉,又能避免送走父皇的亲骨肉。况且送的不是嫡公主,我们也没那么丢面子。」
父皇大喜,当即就下了旨,将君华封为公主,让她安心待嫁。
此时若走,便是抗旨。
姑姑想尽办法也没能动摇父皇的主意。
她请旨领兵打仗,亲自驱逐蛮夷。
却被孟康安轻飘飘地挡了回去:
「君华去和亲,以后便是蛮夷的人了,说来和姑姑也算是亲家。姑姑此时领兵,怕是不利于两国团结。况且这天下,哪有女人领兵打仗的?」
于是父皇下旨收走了她的虎符。
姑姑自此恨透了孟康安,做梦都想剥了他的皮。
也恨昏庸无能的父皇,不能明辨是非,任凭蛮夷欺负到自己头上。
我喝了口茶,淡淡道:
「既然皇帝昏聩,太子又是个废物,那为何不让这天下易主?」
姑姑愕然。
我盯着她的眼睛:
「景珩听闻,姑姑手下的玄甲军是我朝最勇猛的一支精锐,他们可不认虎符,只认姑姑的亲笔绘制的玄甲令。」
「景珩向姑姑保证,若得此令,势必将蛮夷逐回荒原,恢复我朝盛世安康。」
11
我和姑姑密谈了很久。
将这些年的经历、包括如何成为李景,又如何当了定远侯,一一讲给她听。
终于取得了她的信任。
离开公主府时,姑姑在我身后跪下:
「愿我主一往无前、功业大成。」
我带着玄甲令去了徐太傅的府邸。
徐太傅虽被免职禁足,但手下门生无数。
可以说,京城的大半文官都曾受过他的提携。
令我惊讶的是,在我表明来意后,太傅老泪纵横。
想也没想,就为我写了数封联络官员的密函。
「景珩,国主昏聩,老夫早就有易主之心了啊!」
「只是苦于无人能当这天下大任,如今托付到你手上,老夫死也安心了。」
父皇让我安心待在京城,等夷族使团访问后再回边关。
于是滞留京城的这些天,我一直忙于在各路官员府邸中游走。
玄甲令和太傅手函是两把最锐利的武器。
无数有识之士选择追随了我。
也有无数人选择了观望与沉默。
身处这种位置,沉默何尝不是另一种支持?
至于那些叫嚷着我造反,要去禀告皇上的。
没来得及犬吠,便被我一剑送归了西。
12
时间很快到了夷族使团来访那天。
孟景珩自被送往乡下那天起,在世间便已是个死人。
我只能作为定远侯李景出席。
孟康安为此还大肆嘲笑了我一番:
「孟景珩,你再厉害又能怎样?不还是要乖乖坐在下面,看着我这个太子在高台与使团谈笑风生吗?」
「啧啧,你就是个凑数的,甚至都没资格插话。」
我理都没理他。
谁稀罕。
给欺负到头上的劫匪陪笑,让他觉得很骄傲吗。
不过这次夷族使团来访,倒是不少惹是生非。
除了谈边关的赔偿金和给君王相看公主,他们还有另一个目的。
夷族太子喜爱美色,听闻中原人容貌秀美,特意随行,来给自己挑个美人。
不同的是,这个太子好男风。
前世我正是在这场接风宴上被他看中。
夷族太子要求我去夷族做人质,半威逼半利诱,让父皇松了口。
今生我成了李景,而被夷族太子看中的人,自然就成了和我相貌相似的孟康安。
父皇咬着牙应下时,孟康安脸都绿了。
顾不得礼仪,拍着桌子愤然离席。
夷族那个五大三粗的太子盯着他的背影,咧嘴笑得狰狞。
13
我离京时,孟康安突然冲出来挡住我的马。
我本想直接从他头上跃过去。
但瞥见他怨恨的神色,还是勒紧了缰绳。
孟康安朝着我嘶吼:「孟景珩,夷族太子的事,你为什么不说!」
我冷笑:「我为什么要说?」
他不会以为,他前世杀了我,我还会对他好心提醒吧?
不过说起来倒是要谢谢他。
夷族太子是个僵局。
前世我费尽心思寻找破局之法,也没能找到万全的法子。
没想到重来一次,竟直接远离了这些纷争。
孟康安双目猩红,死死地盯着我:「你等着,我不会放过你!」
我面无波澜地看着他。
「随你。」
「我要走了,让开。」
孟康安绕着我走了一圈,露出一个奇异的笑:「孟景珩,我们长得这样像,你说若是我出了事,父皇会不会让你顶上?」
天真。
对方要的是男子,又不是需要处子之身的大姑娘。
除非孟康安死了,不然有什么理由不去?
若他真有自戕的勇气,那我倒是能高看他一眼。
但他这个怂包敢吗?
我懒得再跟他消耗时间,夹紧马腹,扬鞭策马。
直接出了城。
14
我起初投军的队伍所属赤羽军,受封定远侯后,父皇直接将这支队伍指给了我。
我在赤羽军的威望是那两年一拳拳打出来的,他们可能不服一个空降的将军,但不会不服我。
比起为高居庙堂的皇帝效忠,不如说更像是我的亲兵。
赶往赤羽军之前,我先去了一趟玄甲营。
玄甲营的兵起初心存质疑,我和他们的头痛快地打了一场。
获胜时,我高举玄甲令,周围齐刷刷跪了一地。
「愿誓死跟随将军!」
我上马高呼:「驱逐蛮夷,光复王朝!」
「驱逐蛮夷,光复王朝!」
15
我将玄甲营与赤羽军合并,一路势如破竹。
每每打仗,我都悍不畏死地冲在最前面。
我要为我的兵增长士气。
作为将军都不冲锋,那手下如何能一往无前?
大战持续了整整三月。
我用了三月时间,将蛮夷逐出了我朝领土。
收复了数座失守的城池,把他们赶回了老家。
捷报一封接着一封地往京城传。
夷族士气大减,没了往常那种狂妄的口气。
再也没提什么进贡太子、公主和亲。
最后一仗时,徐太傅在京城给我传了信。
背后指点了一个妙计。
气候已变得严寒,河水结结实实地结了厚冰。
我带着一队亲兵趁着夜色,从冰上绕到敌营后方,一把火烧了他们的粮仓。
将他们围困在城内,也不打仗,只是舒舒服服地大吃大喝。
耗了半月,对方弹尽粮绝,无奈投了降。
我军不战而胜,无一人伤亡。
打了场漂亮的胜仗。
16
休整时,我接到了京城的圣旨。
旨意写得虚伪至极。
先是赞扬我大败蛮夷,封我做逍遥王。
赏了一堆金银珠宝后,末尾图穷匕见。
要我交出兵权,回京述职。
我看了一眼,将圣旨撕得粉碎。
逍个屁的遥。
我辛辛苦苦打仗,可不是为了躲在皇宫享乐的那群废物。
我带兵休整了半月。
半个月里,百姓几乎天天为我们欢庆。
将士们拼死拼活为了和平打仗,他们都看在眼里。
美酒美食不要钱地往军营里送,我越拒绝,他们就送的越多。
朝廷催人回京的信已经来了一封又一封。
临行那天,百姓夹道相送。
我上马前,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姑娘跑来,给我递上一个小花环。
仰头天真地看着我:「李将军,我娘说你能打胜仗,以后可不可以你做皇上?」
她的爹娘迅速拉了她一把,紧张得汗如雨下:「你个不懂事的丫头,瞎说什么话!」
我和善地笑笑。
接过花环蹲在她的身前,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可以呀,等李将军做了皇帝,一定让你们再也不怕蛮夷打过来,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
这是我第一次当众展示我的野心。
原以为会被人批判大逆不道。
甚至做好了被人扔鸡蛋烂菜叶的准备。
谁知不论是士兵还是百姓,大家惊讶过后,不约而同跪了下来。
「恭迎新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17
我一路带兵回了京。
在外造反的动静太大,消息已经传回了京城。
毕竟民心所向,走到哪百姓跪新皇跪到哪,很难悄然无声。
城门口,孟康安已经带人守着了。
城墙上齐刷刷站了几排弓箭手,箭尖对准我的方向。
孟康安对着我拉弓:「大胆李景!胆敢私自造反,还不缴械投降!」
我当看不见,仍在骑马向前。
「站住!再往前别怪我不客气!」
我继续前行。
孟康安拉开了弓。
可能是皇宫伙食太好,把他养成了个十足的酒囊饭袋。
身子太虚,竟然连弓都拉不满。
箭射出来时,不仅偏得厉害,甚至到半路就停了下来。
我身后的兄弟们哄堂大笑。
孟康安丢了面子,大吼着让城墙上的御林军放箭。
没人理他。
「放箭!都是废物听不见吗!给我杀了这个反贼!」
御林军假装听不见,仍在站着摆造型。
我嗤笑,轻巧地打了个手势。
城墙上的弓箭手们动了。
调转箭尖,一致对准了孟康安的方向。
孟康安就算再蠢,此时也该明白了。
「你早就买通了御林军!」
我摇头。
怎么能叫买通呢?
父皇安逸太久,怕是忘了。
京中的御林军,多半出自荣阳长公主的玄甲营。
在他要派君华去蛮夷和亲时,就该做好失去民心的准备。
18
我轻易生擒了孟康安。
城门大开,一路直指皇宫。
闯进养心殿时,父皇已经在等着了。
他瞪着眼睛破口大骂:「孽障,孽障!」
我笑着将传位诏书递给他:「父皇,签了吧。」
「孽障,朕当初就应该直接杀了你!」
「父皇还不明白吗?你骂了也还是要签的。」
我话音一转:
「只不过今后是清闲的当太上皇,还是当个庶人奴才,儿子可就说不准了。」
「况且江山交给我,总落入蛮夷手中当个亡国皇帝强,不是吗?」
父皇沉默地签了诏书。
这一切都在孟康安的眼中进行。
他被我的亲兵押在一旁跪着,目睹了这一切。
离开养心殿后,孟康安的声音微不可闻:「孟景行,我不如你。」
我笑笑。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如今你赢了,我愿意当个闲散王爷,以后再也不跟你争。」
「好啊。」
「来人,传朕口谕,封废太子孟康安为逍遥王。」
我欣然应允。
在他狂喜时,又悠然开口:
「逍遥王不敬君上,掌嘴二十,打入天牢。」
「没朕旨意,不准出来。」
孟康安傻眼了。
说他是蠢货还真没错。
他不会真以为,上辈子要了我的命,这辈子又数次试图羞辱我。
我会那么大度,全都既往不咎吧?
19
父皇被软禁,当了吉祥物一般的太上皇。
孟康安被关进天牢,被冰冷的铁门拦着,在半大点地方做着他的逍遥王。
而我拿了诏书和玉玺,众望所归地登基。
昭告天下,李景就是早年暴毙的大皇子孟景珩。
当年的老国师又跳出来说恢复姓名不合适,双生子于国运不合。
我笑着看向他:「朕觉得杀了你祭天于国运挺合的,爱卿觉得呢?」
老国师吓软了腿,连连磕头喊着饶命。
我没要他的命,而是把他发配去边疆当了奴隶。
让他也尝尝他胡扯的一句话,背后酿成的苦。
20
下朝后,我先去拜访了徐太傅。
恢复了恩师的太傅职位,给予他更高的尊荣。
太傅见了我要跪,我连忙拦下,搀扶着他老人家上座。
老人家笑着感叹:「景珩,好孩子,果然没让我失望。」
苦口婆心地传授了我许多治国理政的要义。
我获益匪浅。
向他许诺一定不辜负他的期望,做个好皇帝。
从太傅家出来,我又去了趟长公主府。
姑姑见了我要放松得多。
拍着我的肩膀:「景珩,干得好!老娘早就看那老皇帝不顺眼,自己管不好国家,竟敢打君华的主意!」
我送了她许多从边关带回来的礼物。
姑姑年轻时常在边关打仗,我带兵时偶尔都会听闻她的传说。
于她而言,那时另一个故乡。
姑姑看着众多边疆的特产,红了眼眶,连声叫好。
我把玄甲令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一半交给她。
「姑姑见谅,景珩不愿与姑姑离心,但做了皇帝,不得不出此下策。」
「姑姑若想念边关风光,随时可以前往,您仍是玄甲营的将军。只不过能号令众军的玄甲令,需要留一半在我手里。」
姑姑没好气地白了我一眼。
「你小子,当了皇帝,开始跟我耍心眼子?」
我坦然地笑笑。
她将玄甲令扔回给我:
「玄甲令自己好好收着,你姑姑我年纪大了,还让我打仗替你卖命,想都别想。」
姑姑说着,看向房间内的屏风,语气一转:
「不过作为长辈,你的婚姻大事我倒是可以操持,你跟君华青梅竹马,不若让她给你当皇后,你看如何?」
屏风后面骤然传出一阵响动,像是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
我仔细听去,有一道极清浅的女子呼吸。
似是在努力屏息,但又克制不住紧张的情绪。
此时阳光正好透过窗子洒下,在屏风上映出一道曼妙的身影。
姑姑狡黠地朝我一眨眼睛。
我看着屏风上那道清丽的影子,笑着扬起清润的声音:
「好啊,乐意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