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槐楠文学网 > 农女种田好浪漫 > 农女种田好浪漫纯文本阅读武备茯苓第4章挣钱

农女种田好浪漫纯文本阅读武备茯苓第4章挣钱

2024-06-21 10:33:50 作者:云水散人cc
  • 农女种田好浪漫 农女种田好浪漫

    我穿越了……穿到了深山老林,没有爹,没有娘,没有一粒米,没有一文钱,只有一个智力堪忧的弟弟……唉,好死不如赖活着!我拼命挣钱,挣钱,还是挣钱……慢慢地,发现他很帅,秀色可餐;他很酷,撩人心弦!那……暂时不谈钱,谈谈恋爱,你看可行?

    云水散人cc 状态:已完结 类型:言情
    立即阅读

《农女种田好浪漫》 小说介绍

云水散人cc的这部《农女种田好浪漫》可读性很强,情节上跌宕起伏,故事主角武备茯苓形象塑造的近乎完美,让人无法忘怀,以下是《农女种田好浪漫》第4章挣钱介绍:一日早饭后,太阳像挨了训的娃娃,蔫蔫的,没多会儿,就躲进了乌云里,不肯出来了,人们等来......

《农女种田好浪漫》 第4章挣钱 在线试读

一日早饭后,太阳像挨了训的娃娃,蔫蔫的,没多会儿,就躲进了乌云里,不肯出来了,人们等来的,却是一阵阵的冷风,直往人裤管、脖颈钻,凉飕飕的。天,真是转凉了。我瞄了眼坐在门边儿自顾玩耍的小吉,他的草鞋鞋带断了,勉强系在脚上,个子长高了,裤子倒成了现代人穿的九分裤,上衣袖子更短,袖边儿已经开了花,没法缝补,我更是个从没有拿过针线的人,真不知怎么拾掇。我摸了摸他的脑袋,起身进屋。在炕头的箱子里翻腾了半天,只找出了一身他的换洗衣物,展开一看,得,和他身上那身差不多。

我泄气地合上箱盖,坐在炕头发起愣。山里天气说变就变,冷的更早。最多只剩下一个月就会下雨,下雪就是早晚的事儿,具体时间那就看老天爷的心情了。心情不好就狠下一通,断了山外的路,看着山窝窝的山民困在自己屋里,烧着小火,喝着稀粥,缩着脖子望着门外不见停的雪唉声叹气。如果谁家断了粮,或者遭了病,那真是雪上加霜,好比热锅上的蚂蚁,能不能逢凶化吉,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想到这里,我心里打了个冷战,我和小吉可不能在即将来临的冬天就遭这样的罪。家里还有一个月的伙食,也就意味着我必须在这一个月内挣到钱,以便储物储粮,用来过冬。

我一下子坐不住了,出了屋子,闭了门,一手牵了门外的小吉,在村子里走走转转,找找挣钱的门道。穿越过来至今,我还是第一次正式串门子。腿伤还没有完全好利索,走得快了扯着伤口,就会隐隐作痛。刚好牵着小吉,我本身也走不了多快,一路上,一会儿遇到了王婶子,一会儿又和刘大叔打了个照面,一会儿又撞上了正在院外纳鞋底儿的赵家嫂子,他们毫不例外,第一句话都是“刘姑娘拉着小吉出来转呢!”,看见我生涩的笑,愣一下,他们赶忙自我介绍,招呼我家里坐会儿,我都推说回头来串门子,径直向前走去。

出了村子,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一米宽,半膝深,清澈见底,孩子见了水,犹如看见了玩具,是拉不走的,小吉也不例外,蹲在河边玩起了水。我索性放开他,在河边踱着步子。走了没多远,就看见河对岸半坡上,一树树红果子,密麻麻一片,煞是喜人。“枸杞?”枸杞苗是灌木,藤条似的,得倚在树干或者水泥杆上才能直起身子,可眼前的树莫约两人高,挺拔,多枝,瞧着都很伟岸,不是枸杞。

我叮嘱小吉注意安全,便跳到了河对岸,在就近一个树下住了步子,树上的果子花生粒大,殷红殷红的,摘一颗送入嘴里,先是涩,后酸,半响还有淡淡的甜。刚好碰见采药回来的茯苓,我叫住了他,问了起来。茯苓眼前一亮,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了,这也是药,果不其然,只见茯苓娓娓道了出来:

“这是茱萸啊,我爹说别看它到处都是,不稀奇,可补肾补肝,止汗,还能治姑娘家月……,总之,它比人参的作用都大呢!”听到最后,我在心里暗暗补了句“此言差矣”,人参就光那吓人的价格就甩了山茱萸好几条街!

“既然是药材,怎么没有人想着摘来卖呢?”我不解。

“我们这一带的山茱萸不少,知道疗效的大夫不多,我爹还是听一个四方游历的老方丈说的。每年,只有到了九月九重阳节,大家身插茱萸,用来辟邪。”

我隐隐记得,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其他医书肯定也有涉猎,不说个个大夫都知晓,十之五六也有吧。看来,这个后刘国所处的时代,的确够落后。物资如此匮乏,挣钱,迫在眉睫。

茯苓问了几句我的腿伤,就告辞回屋,急着凉晒他背篓里的草药。我来到河边,才发现小吉正猫着腰,蹲在河畔,半捧着手,搁在水底,等小鱼上钩,我悄悄蹲在对面,见小鱼刚游到小吉手里,一颗石头丢进去,水花四溅,洒了他一脸的水花。他吓了一跳,抬头见我笑吟吟瞅着他,气鼓鼓丢了块石头给我,不偏不倚落在我的脚胖,溅起的水花湿了我满脸,我笑着嚷道:“小吉,不准跑,我要还回来!”小吉见状撒腿就跑,转身的刹那脸上带着笑,我倒愣在了河边,他会笑,好事儿,不严重,他会好起来的。我三两下就追上了他,半跪着,将他抱在了怀里,仰头道,“小吉笑起来很漂亮,以后,多笑笑,姐姐陪你玩!”他又恢复了往日的表情,但脸上还有隐隐的不自在。

回去的路上,脑海里总浮现着外婆家柜上玻璃缸里泡着的药酒,莫约记得里面有山茱萸。“如果摘来泡成药酒卖,不知道行情怎么样?”我连村子都没出去过,一想想市场,刚生出的念头又淡了下去。

便这样闷闷不乐地走着,挣钱的事儿毫无头绪。突然胳膊被拽了一下,抬头看见六子他们挡住了我的去路,我一脸不解。六子问道:“想甚呢?都快撞到人了知道不?”

我“哦”了一声,看老实他们手里包着的小纸包,随口问了句,“你们这是打哪儿回来?”

“赶集去了啊!”六子回道,“哦,忘了,你失忆了。”

经他一说,我才知道,山外有个小镇,每逢一、四、七有集会,也就是当地的山农将采来的山货,小商贩将外地的布料、吃食运了来,聚在一起,进行商贸往来。这在现代农村很普遍,我没有兴趣。

“倒有一件事儿,大家都在传。”六子说,原来镇上吴员外家儿子今年考取了秀才,准备将四里八乡的读书人约了来,赶在九月九日这天在二郎亭以诗会友,共襄盛会。我一听,倒笑了,吴员外此举,就是大张旗鼓告诉别人,他家儿子最棒,跟现代儿子考上大学请客吃饭一个套路。

“吴员外一个至亲在康中,家世显赫,京中皇子都会给几分薄面呢。听说这次吴员外亲自去请了,那家准备派人来呢!”

重阳,茱萸,盛会,贵客,我心头一喜,机会来了!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