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险人生》 小说介绍
王保国五小姐是小说《阴险人生》的主角,作者细胖用细腻的文笔缜密的逻辑,将情节写的十分精彩引人入胜,让人不自觉的就沉迷其中,第八章摆脱赵无求偶然收小弟介绍:“我说姓赵的,你拿了我的馒头,是不是我们就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彼此放过,在此一别呀。”......
《阴险人生》 第八章 摆脱赵无求,偶然收小弟 在线试读
“我说姓赵的,你拿了我的馒头,是不是我们就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彼此放过,在此一别呀。”王保国倒很是厚颜无耻,逮着机会就提无理要求,一脸的贱笑,任谁见了都得赞一句,好一个贱人!
“一个馒头就像换回你的命,你的命也太不值钱了吧。”赵无求正将王保国双手奉上的馒头分与众强盗,带着调侃的笑意回道。
“一个馒头可以引发血案,一个馒头自然也可以拯救众生。所谓馒头事小,情意千金。你拿我的手短,吃我的嘴短,难道不该回报一二吗?”王保国看准这个赵无求并无杀害自己之意,插科打诨那是又恢复了英雄本色。
“哦,你认为我们的情谊有千金重,那不如到我的山寨,我让我的弟兄好好招待你一下?”赵无求将馒头分完,自己却没有,转身看着王保国,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喜欢这个王保国。他与王保国都有感觉,他们绝对会在一起的。因此,话也多了起来。
“那还是算了,你家大业大,开销不小,我就一吃货,怕你养不起。”王保国赶紧推辞,这家伙虽对自己很和蔼,但谁知道是不是玻璃,到时候失身就麻烦了。
“故意收买人心。”五小姐还在担心张管家,对赵无求可是怒目相向,见赵无求将馒头分与别人,自己却不要,忍不住讥讽起来。
“瑜儿。收买人心可也要做的出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为了收买人心而委屈自己的。赵兄既然做了,那就是有大胸襟,大抱负。不管初衷是什么,只要是事实对别人有益,这种人是不能苛求的。”王保国在现代,听多了那些为富不仁的事迹,那些人只想着敛财,连收买人心,沽名钓誉的事都做不出来。赵无求与他们相比好多了。
“王兄果然是我知己,不如到我山寨盘桓两日?”这次赵无求的态度十分诚恳,可是王保国最讨厌寄人篱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活,(这种性子,为以后中原大势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婉拒道:“张管家让我将五小姐送回杨威镖局,不好叨扰,赵兄盛情我心领了,他日空闲定会前来,像赵兄讨两杯水酒。”
“既然王兄有事,那就算了。他日王兄来时,定以好酒招待。”赵无求见王保国态度坚决,也不强求,一拱手,“王兄要去杨威镖局,前途可能不太太平,不如我让两个弟兄护送王兄。”
王保国心理犹豫不已。带着吧,只怕不太好,带着两个打劫杨威镖局的强盗返回杨威镖局,那不是引贼入室吗?不带吧,这次见识了强盗的凶猛,又怕回程有些不安全。
“不用了,王先生我会护送回去的。”王保国讶异的看着先前的少年,感叹自己是不是人品大爆发,他当然不会猜测这少年因为拿他的手短,吃他的嘴短。这毕竟只能与赵无求缓和关系,不可能真出现一个馒头收买一高手的事。
“有你护送,王兄的安全确实不用考虑,”赵无求也不明白这个少年怎么如此,也不好询问,只是说道,“若是有机会,以后还望能够切磋一二。”
少年还未回答,王保国就忍不住出后嘲弄道:“欺负一孩子,你也好意思说得出口?”
“欺负孩子,谁欺负孩子了?”赵无求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反问道。
“当然是你,不然还有谁?”五小姐见赵无求装傻,不满道。
“可我也是少年呀?”赵无求很是无辜。“你是少年?”王保国哈哈大笑,见过装嫩的没见过这么装嫩的,这个赵无求一看就有三十多岁,还少年?
“我可只有十六。”赵无求看着王保国一脸的憋屈,十分高兴,放声大笑,“哈哈哈哈……。”
“难听死了,五小姐我们走,不理这变态。”也不知道说的是赵无求的年龄,还是赵无求看向自己的眼神,那种幽怨,真是我见犹怜呀。
“王兄不送了,张管家在我山寨暂住几天,不用挂念。”张无求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此时的王保国,五小姐协同少年已经走出了一段路程,但那声音从后方清晰的传来,还是能够听见。三人具是一震,少年低语道:“原来刚才他还没有尽全力。”五小姐喜极而泣:“太好了,张叔没死。”只有王保国暗思,这家伙搞什么?打劫了人,又不杀掉,留着做客,费解呀……
王保国,五小姐牵着马缓缓前行,少年背着长枪跟在后面,三人就这样行进了一段路程之后,王保国向少年问道:“感谢小兄弟的救命之恩,不知小兄弟怎么称呼,是哪里人士?”
“先生不用感激我,反而我还要感激先生将我放了出来。”少年回答道,见王保国满是疑惑的看至自己有解释道。“我姓李,叫李思,先祖李敏。先祖曾立下遗言,他的那副对联如果没人对出,我们李家子孙便不能出山,只待有人对出那对联才可以离开先祖隐居之地,追随对出对联之人。因此我这才说要感激先生”原来李思就是先前从茶棚那里跑出的持长枪的少年。
“李大人怎会留下这种遗言,要是没人对出,那你们不是要一直隐居下去吗?”王保国虽然高兴对一对连引发的一连串好事,不但徐况对自己亲眼相加,就是张管家也对自己另眼相看,五小姐更是对自己芳心暗许,现在居然还有一个免费保镖加得力助手。想一下李敏在徐况眼中的地位,李敏的孙子相比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心中不免有些疑问,为何一代智相怎会留下这么荒唐的遗言。
“这时说来话长,事关家父”李思似是有些尴尬,吞吐,犹豫半天。王保国却是当做没看见李思的尴尬,他可没有现代别人隐私不加打探的良好品质,他已不是现代人了。李思见王保国装糊涂只好接着道:“先祖为丞相时,家父便由于先祖的原因位居六部的礼部尚书。只是家父才能不佳,先祖怕自己去后家父没有依靠,会在朝堂上称为牺牲品,便上书乞骸骨,将家父带到这里隐居。只是家父不敢这平淡的生活总是要离开,一次偶然的机会,先祖出了那个绝对,自己都对不上来。便对家父说,要是能对出这下联便许他离开。先祖至死不忘这事,留下了这遗言,将我也困在这山中。”
“原来如此。”王保国恍然大悟,只是还有些疑问,“难道你也对不出这下联吗?我看你气质非凡,应是才学不浅呀。”
“我只习武功,兵法,对文学并不精通。”李思有些骄傲的回道,“文学毫无国家之益,唯有武力才是强国卫疆之道。”接着又略带遗憾的说道:“可惜先祖是丞相,不是武将。”
王保国听了李思的话,这才明白李敏归隐的原因,感叹,任是才华比天高,也不免舐犊情深呀。在王保国眼中对李敏之子的看法也是与李敏一样——难成大器!想先前讲故事的时候,李敏之子的傲然,显摆的样子,就知道这老头城府不怎么样,城府不行的人怎能在官场混?李敏的考虑显然是有远见的,不然纵观历史,那个名相的子孙真能善终的?不说子孙就是自我,一代天子一代臣就有很多丧命的。大唐长孙无忌既是开国功勋,又是皇帝的舅舅尚不能幸免,何况他人。不过王保国此时已经不再关心这些事了,他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社会现在的政治制度体系的构成。因为他听到了丞相又听到了尚书,而且似乎丞相似乎比尚书的地位高,而在王保国的印象中,尚书既是丞相,不由向李思问道:“丞相和尚书是怎么划分的?”
“丞相自古有之,后来在唐朝,被唐朝国君废掉……。”
“唐朝是哪一朝?”王保国没等李思说完就打断道。
“唐朝是宋朝的前一朝,”李思有些讶异,很想回去问问老爹是不是弄错了,难道还有读书人不知道唐朝的?本来问丞相与尚书就够让人费解得了,现在干脆问唐朝。李思其实很想问王保国你是不是白痴。
王保国被李思毫不保留心思的眼神看的有些不自然,只好说道:“你接着说,别岔开话题。”
李思在心中狠狠的鄙视王保国,但还是接着道:“后来宋朝开国国君感激我先祖相助的功劳,又恢复了丞相,下设三省,分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又分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后来典朝建立,赵承德设了六部但因为众官阻挠并没有废除丞相,但也没有任何人担任丞相之职。
王保国大概的了解了现在的官僚体系,只是丞相一职与他所知道的唐朝官僚体系不同,其他倒都是一样。只是王保国没有想到的是只因为这一点的差异,便让他以后命运也决然不同。可是现在又有谁看的通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