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大明朝》 小说介绍
这部小说《挽救大明朝》作者大罗罗赋予了角色灵魂,用一个又一个的剧情章节让朱慈烺李自成的人设变得灵动又饱满,第十章虏丑厉害,还是流贼厉害?的故事情节是:吴三辅已经把家丁都带来了内教场,人数不多,总共有八十三人,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大爷,剩......
《挽救大明朝》 第十章虏丑厉害,还是流贼厉害? 在线试读
吴三辅已经把家丁都带来了内教场,人数不多,总共有八十三人,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大爷,剩下的则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
家丁是个终身制的工作,通常还可以世袭。所以吴襄说的三千家丁的计数单位并不是“个”,而是“户”。
既然以户为单位,那么极限的出动能力就不是三千了。
这些家丁虽然都不大精壮,但是在朱慈烺眼中,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老家丁的经验丰富,小家丁,也一定是可塑之才。
如果能把这些少年变成自己的伙伴,将来要培养嫡系武装就容易了……
“拜见太子千岁爷!”
八十余人在大堂中列成八排,一起向朱慈烺揖拜行礼。
朱慈烺的东宫领班侍卫朱纯杰,伴读太监邱致中,还有一位名叫张韬的东厂缇骑,一位名叫王周的勇卫营的旗总,一位名叫潘书晨的净军把总,也都在其中。
这几位都是朱慈烺命自己的伴读太监邱致中从王承恩召集来的壮勇中挑选出来的,其中两个都是火器兵出身。
潘书晨更是把总净军火器兵,这算是朱慈烺手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诸君且听仔细了!”朱慈烺的脸色已经变得凝重,目光灼灼地看着大堂内站立的众人,一字一顿地说,“居庸关已经陷落,闯逆即将兵临京师城下。本宫身为储君,当挺身而出,奉天子南幸留都!”
“诸君可愿和本宫同保大明,共享江南繁华吗?”
这番话说完,大堂里面就是一阵抽气儿的声音。
居庸关陷落,百万闯逆就要打到北京了……大明要亡了吗?
“我等愿意追随储君左右!”
这个时候有人发出了第一声呐喊。
朱慈烺将目光投了过去,见到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是吴襄的家丁,年纪岁小,却体壮如牛,脸上都是横肉,一看就知道是个不信邪的主儿。
“小的也愿追随储君!”
又有人吼了一嗓子,朱慈烺再瞧,却是个五短身材的少年,生得浓眉大眼,个子虽然不高,但是也看得出体格壮硕敦实。
两人之后,王周和潘书晨也站出来表态。
朱慈烺点点头,然后又把阴冷的目光投向自己的领班侍卫朱纯杰。
朱纯杰正在愕然之中。
他跟随朱慈烺多年,太了解这位太子爷的性格了……就是个小崇祯啊!一向规规矩矩,还有点认死理,绝对是让所有爹妈都放心的好孩子。
可是今天怎么啦?坏事儿干起来没完了……
正瞎琢磨的朱纯杰被朱慈烺投来的阴冷目光一盯,顿时一身冷汗,连忙表态道:“臣亦追随殿下,万死不辞!”
“老奴也誓死追随。”邱致中也开口表态了,他是被王承恩派到太子身边的,名为伴读,实际上还负有监视的责任。
但是现在王承恩在和朱慈烺一起干……他还能向谁打小报告?越级去报告崇祯皇帝?
对方可是太子、王承恩,可能还有周皇后……还是算了吧!
有人带了头,表态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很快整个大堂里面的几十号人,都愿意“誓死追随”了。
不过朱慈烺知道这是空话,应付自己玩的。
好在他自己也不是省油的灯,十几年的金融狗可不是白干的……分析加忽悠的本事,搁在当下,应该是全国第一了吧?
想到这,朱慈烺高声问道:“诸君,见过虏丑吗?”
有人点点头。
朱慈烺又问:“那虏丑凶不凶,厉害不厉害?”
又有人点点头。
“那么流寇呢?”朱慈烺放下了毛笔。
这回众人都愣了一下。
看了看众人的反应,朱慈烺暗笑,开始继续忽悠起来。
“虏丑比流寇厉害,一旦流寇入京,将数千家官员权贵二百多年的积蓄都据为己有……虏丑会眼睁睁看着吗?”
“那怎么可能?”
“虏丑一定会来抢的。”
朱慈烺的问题本来就极有引导性,得出的答案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他赞同地点点头,又道:“那么虏丑一旦入寇,闯逆会把自己的老营拿出来拼,还是会让投靠他的官军叛逆打头阵?”
“定是会让投靠的官军叛逆打头阵的……”
“是啊!不打流寇,就打虏丑!”
“打流寇还有活路,被流寇押着打虏丑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就是不死,还能指望流寇发赏银吗?”
发表议论的主要是一帮老家丁,能是什么好人?
和他们说什么民族大义,说什么忠君爱国,他们保证当成耳旁风。
朱慈烺只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说清楚……让他们相信自己希望他们相信的东西。
在场这些人谁见识过后世的金融市场和风投圈子?
根本无需假药停那样的神级人物出马,朱慈烺的忽悠术就足够让他们中圈套了。
朱慈烺又咳几声,大堂中顿时又安静了。
他提高嗓门,大声道:“咱们只需要保着我父皇去南京……吴总兵的大军已经过了山海关,这就会来接应咱们,把北直隶丢给闯逆和虏丑去争吧。咱们依靠江河之险,难道挡不住焦头烂额闯逆?”
说着话,朱慈烺冲着第一个答应自己的少年招了招手,“壮士,且上前说话。”
那少年也不露怯,大模大样就上得前去,又是一拜。
朱慈烺又冲第二个表态的少年也招了招手,将他唤到跟前。
“二位壮士高姓大名?”朱慈烺笑着问。
“小的孙富贵。”高大的少年回答。
“王国勇。”矮壮敦实的少年答道。
“二位都是吴提督的家丁?”朱慈烺一边问,一边取过两本令旨,开始填写姓名。
“正是。”
朱慈烺大笔一挥,带着吞天下的气势,“二位壮士可愿护驾南幸?”
“愿意!”
“愿意!”
“好!”朱慈烺重重点头,拿起刚刚写好的两本令旨,“孙富贵、王国勇,这是本宫亲笔所写的令旨。封尔二人为锦衣卫小旗,在江南赐田庄300亩,并赏银10两,赐克难功臣名号。
朱纯杰,给他们拿银子!毕侍书,记下两位壮士的姓名、官职和赐田数目。”
孙富贵和王国勇两个当场就愣住了。
他们俩这就当官了?而且还一朝暴富!
这不是做梦吧?
一旁的毕酒城毕中书也被朱慈烺的话惊呆了,这太子爷到底怎么回事儿?
难道真如端本宫中的人说的那样,太子爷真的得了老祖宗托梦,有了拯救大明的仙招了?
只是他现在这样给人授官赐田,皇上知道了吗?
朱纯杰已经拿着白花花的银锭塞过来了,看见两个傻愣愣的少年,嗯咳了一声:“还不谢千岁爷的恩赏!”
孙富贵和王国勇两个少年这才如梦初醒,直接就给朱慈烺跪下了。
“谢太子千岁爷大恩!愿为太子千岁爷效死!”
朱慈烺扭头瞪了还在发呆的毕中书一眼,胖中书一个激灵,连忙去过一本空白的本章和毛笔,沾了墨汁,开始在上面用蝇头小楷记录朱慈烺给人的封赏了……
与此同时,大堂当中,无数热切的目光,都投向了朱慈烺。
朱慈烺笑道:“诸君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自然人人都有一份恩赏的……但是所赐的江南水田,本宫在京师可没办法给你们兑现,得保着本宫去了江南后再给。”
“今次在国家危难之际,能挺身而出,护驾南幸的壮士,都是国家功臣,本宫要封你们做克难功臣,世世代代,与国同休!”
这下所有人都激动起来了。这是要赏世职啊!世世代代,与国同休……等于大明朝有自家一份了!
这待遇,就和跟着太祖开国,跟着成祖靖难的功臣们一样了,也和虏丑那边的八旗壮勇差不多了!
所有人,包括一帮上了年纪大老家丁,一下子都觉得干劲十足了……跟着太子爷干那是真有前途啊!